编者按:《中国二十世纪名家国画展》1997年11月23日在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隆重开幕。正在加拿大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参加了开幕式并观看了画展。随展代表团由美术家关山月、韦江琼、关怡等组成。随展团团长、国画大师关山月应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的邀请,在温哥华、多伦多作了“中国画的特色”为题的演讲,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本刊现将讲稿刊出,以飨读者。
1958年至1959年,我曾受国家委派去欧洲半年,主持举办《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第一站在巴黎,就碰到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因为中西绘画是两个不同的美术体系,所以当地很多画家对中国画不了解或不大了解。今天,藉此机会,我想跟大家简要地谈几点中国画的特色。
我们不说中国画是抽象派,但实际上是带有抽象性质的,比方说“以形写神”、“借景抒情”,又讲“诗情画意”,即追求的是“神”、“情”与“意”。具体一点,就是说,“写形”“借景”只是手段,“写神”、“抒情”才是目的。因“神”“情”并无具象,当然是抽象,关键是我们这个抽象,是有客观的具象为依据的抽象,非是虚无主义的纯主观的、空洞的抽象。
中国画非常重视虚实关系的处理,往往在虚处作文章,在构思上、在虚的方面多于实的方面的设想与追求,即要求虚中有实,虚得有内涵,比较含蓄,而留有余地,让观众根据各自的感受而从事各自的欣赏,则更有吸引力。齐白石画鱼、画虾,但并未画水,只是从鱼虾的动态,使观众感觉到鱼、虾是在水中游动。又如中国画有画墨竹、墨兰、墨梅的传统,即全以墨色表现对象,所谓“不加丹青,已极形似意”,虽不画竹、兰、梅的本色,却写出了竹、兰、梅的情调与性格。所以中国画的抽象性,与全无具象的西方现代派,是根本不同的。
这无疑是中国画的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突出的优点。
我在巴黎负责展览时,展品都是已故画家的作品,主办单位为了说明我的身份是画家,便举办了一次巴黎画家的联欢会,安排我作一次当众的表演,即席挥毫。当时我一口气画了花鸟、山水、动物三幅小品,巴黎画家们围着观赏我创作的全过程,无不伸出舌头,叹为观止,为我鼓掌叫好,并提出要收购。我说不能出卖,只可赠送,但只有三幅,大家抽签好了,看看谁有运气。抽得者当然高兴不已了。
因为西画是从明暗、色调出发,习惯于对景写生,没有这种背着对象创作的习惯和实践经验;我们中国画是从物象的结构出发,容易积累形象,胸有成竹。背离物象创作,有史以来都是如此,这是我们的传统,巴黎画家不能不承认这是我们的特点,也是我们的优点。
中国画怎能背着物象创作呢?创作素材无疑是通过写生积累起来的。在实践中,我认识到用毛笔写生是分析对象、研究对象最好的手段。凡每下一笔,都牵涉到结构的整体和画幅的构图,是从结构理解分析对象的,这种写生,眼、脑、手并用,高度集中,故而,物象的形体,经一笔一笔贯入脑子里,如生字的认识,逐渐地积累下来。有人不是经过生活写生,只是抄袭临摹,虽同样背着实物作画,只是一种技法的抄袭,笔墨的游戏,是缺乏生命力的。传统绘画艺术只有到生活中去,反映生活,笔墨当随时代,才有出路,才能“继往开来”,才能“承前启后”,投机取巧,自欺欺人的卖弄笔墨,是没有出路的;脑子没积累,靠查字典写文章,也是不成的。
书法用笔可以说是写画的工具手段,只有掌握好传统习惯的表现技法,才能更好的表达你要表达的内容。因此,我认为书法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表现形式。
我们习惯叫“写”画,因为中国画是写出来的,如“以形写神”,不但“形”是写出来的,“神”也是写出来的。
形、神都是内容,内容一定要通过艺术形式才能成为有感染力的艺术。因为书法本身是最讲形式的,如用笔的手法和结构的形式、结体的章法都是有严格的规律的。如唐朝孙过庭说:“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如“川”字之三竖,“三”字之三横;又如“氵”和“灬”都是不雷同的。)这便是“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所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总之,强调“对立统一”。如音乐有韵律、有节奏而合拍,故音乐不合拍就不好听,图画不规范就不好看。
书法形式美,还包括笔迹的干湿浓淡、粗细曲直、疏密聚散……等等对立统一的变化,而从中追求行笔快慢转折的韵律与节奏感。我们所谓“书画同源”,主要是从绘画形象思维中吸取运用书法中这种形式美。如果绘画只是“写形”,写不出神韵,即在形式上缺少书法中的这种艺术气韵,是不会吸引读者观众,不会有感染力量的。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绘画中笔墨的作用,毛笔的表现力是最大的特色,中国启蒙教学,从小就锻炼掌握这个武器。“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笔有硬毫软毫,有长锋短锋,种类很多,看情况运用,如战场上之武器,飞机、大炮、长枪、短枪等。尽量发挥用笔的表现力。
多年来我是从事中国画教学的,我力求从我的实践体会去“言传身教”。因为我们叫做“写”画,不叫“画画”,一定要强调锻炼“写”的本领,尽量发挥毛笔写的威力,这只有通过不断勤学苦练,通过不断临摹、写生、速写、默写来锻炼。因为是写形象,不是写书法,而且不仅是“写形”,还要追求写物象的“神”,并含有艺术形式上的气韵。为此,我在基础课教学上反对灯光下用铅笔画西洋素描,而主张用毛笔在自然光下画白描,并写过有关“橡皮功过”的文章。即反对依赖橡皮,要求看得准,下笔才稳,才狠。我强调用毛笔写生,才能发挥中国画写的特色,才能把要写的形象记入脑子里,才能积累生活的多种形象。我坚持和同学一起在课堂或下乡时进行“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的毛笔写生实践,即进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何“用”的写生实践,也就是如何把生活变为艺术的实践。这样,不仅在写纯客观的形象,还包括有主观的提炼与构思。跟学生一起实践,往往得到许多启发,因为每个人的实践效果都不一样,各有各的体会、修养,共同总结实践的成果,加强笔写的信心,互相交流,能者为师,所谓教学相长,我也从中受到益处。
总之,中国画不是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是追求有具象依据的抽象,中国画是要求健康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有机统一的艺术,它“从不似到似,从似又到不似”,最后的“不似”是升华、提高,即从“形”到“神”。中国画是一种艺术科学,但也要懂得自然科学,如解剖学、视点、视线、水平线等等都要懂,但不受其限制,否则写不出山水画的长卷。
以上所说的都是中国画的特点,但我们不主张固步自封,因为我们是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来有特色的中国画,一定要“继往开来”和“承前启后”,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开来,借鉴也是为了补充不足,增加营养。时代不断前进,中国画的特色,也应该跟着发展,跟着前进,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